盤龍石柱已被清理干凈(胡春風攝)
中新網哈爾濱5月17日電 17日,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政府發布消息,在16日從松花江段打撈出7段盤龍石柱后,17日又打撈出5段盤龍石柱,截至目前,打撈工作仍在進行中。
經過查看和分析,哈爾濱市依蘭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廖懷志稱,這些龍柱可能是三姓文廟的前廊明柱。三姓文廟建于乾隆四十七(1782)年,距今336年。那時,按清代朝廷規定,唯有文廟(也稱孔圣廟)才能用龍抱柱。此次被打撈上來的龍柱上雕刻著升龍圖案,其龍由云海中盤旋而升,表達騰飛云天的意念和愿景。
盤龍石柱雕花清晰飽滿(胡春風攝)
那么此次打撈上來的盤龍石柱為何什么出現在距縣城七、八里路的松花江里呢?而且又長短不一呢?廖懷志推測道:“當年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要運走這些藝術水平很高的石柱,,將其推倒后,石柱每根斷裂成二、三截,便將石柱裝車運至北江邊,再裝上船運走,當船行駛快到哈蜚村時,或許是盤龍石柱太重,影了船行駛的速度,石柱就被遺棄江中,直至今日才重見天日。”
盤龍石柱已打撈出13段(胡春風攝)
記者從依蘭縣文物管理部門了解到,打撈出的龍柱均已被妥當安置,等待邀請來的專家